清华大学学报
    主页 > 期刊导读 >

留学生遭遇电信诈骗后的心理危机干预

图|图虫创意

2020年,中国驻某国使馆处理了一起“假绑架、真诈骗”案件。在该国的一名中国留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损失巨大。事件发生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出国人员心理健康支持项目组第一时间与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合作,及时联系使馆领事官员和警务联络官等相关人员,通过受害学生家长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下面将本次心理危机干预步骤及相关技术作简要回顾,以期对海外留学人员,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下遭遇过危机事件的留学人员有所启发。

事件回顾

2020年6月19日,国内一对夫妇拨打领事保护电话,称在某国留学的女儿遭人绑架,绑匪索要300万元赎金。据当事夫妇介绍,他们头一天了解到女儿近期向很多同学朋友借钱,再三追问下,孩子先是说一个遭遇车祸的同学找她救急,后又吞吞吐吐地吐露“真相”,称她经人提议合伙开公司,在网上借了50万元人民币高利贷,“合伙人”却带着钱跑了,只能到处借钱还贷。这样大笔的金额往来,竟然是通过现金交易的,并且女儿也没有让“合伙人”留下任何字据凭证。夫妇俩和女儿商定继续联系处理此事,但自19日早上就和女儿失去了联系,请宿管阿姨去查看,发现女儿不在宿舍。他们又给高利贷公司打语音电话,显示该号码已经被举报。中午,女儿的微信号发起语音通话,一接听却是陌生人的声音,称已将女儿绑架,“你们不守规矩,举报我的微信号,一小时之内拿300万,否则别想见到女儿。”之后的两个多小时里,“绑匪”一直用女儿的微信号进行各种威胁,不断催促尽快打款,“还有半小时”,“再给你20分钟”,其间还发送了一段女儿的录音,“爸爸妈妈我现在好紧张,爸爸妈妈你们一定要救我!”

中国驻当地使馆当即协助其报警并敦促警方尽快救人。起初,警方根据当事人描述,将案件列为一起因高利贷纠纷引起的绑架案,按诱拐立案,并成立专案组,出动100多名警察布控搜查,使馆也派工作人员协助志愿者调查。其间,为掌握高利贷案件账号、资金流等信息,夫妇俩按当地警方要求同时在国内报案,配合调查。随着案件调查逐步深入,警方和使馆综合夫妇俩与女儿、绑匪微信对话截屏及通话录音,经反复分析后发现了其中疑点,遂将调查方向转向诈骗。警方的电信诈骗、网络犯罪分析等部门,也加入专案组。直到20日下午,夫妇俩收到使馆的好消息:“警方告知人已找到,很安全。”孩子同警察正一起赶往警局,使馆也派员探望。夫妇俩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

受害学生还原了案情真相,原来此案是一起精心策划的电信诈骗案。犯罪分子6月5日开始同其接触,号称从她寄到上海的快递里发现十几张身份证和银行卡,怀疑她涉嫌洗钱,要求她下载Skype软件,24小时开视频接受监控,威胁要27.8万元保释金,否则会抓回上海第一监狱,并要求不能与其他人谈及案情,不能轻易离开房间。之后,骗子通过监视发现宿管阿姨查看了受害学生的房间,感到有被揭穿的风险,便威胁受害学生这是泄露案情的行为,要其尽快离开,找一个酒店住下,并断绝与外界的所有联系。这才有了所谓的“绑架案”。更早些时候,受害学生还曾在骗子唆使下发信息向父母索要银行卡取款密码、手机服务密码等。

稳定情绪,是心理危机干预的第一步

遭遇电信诈骗,不仅损失钱财,对受害者的心理伤害尤其严重,长达半个月的精神控制,让受害学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几乎接近崩溃边缘。如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发展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是防止出现严重心理后果的重要环节。尽量阻止危机事件后悲痛情绪的进一步扩大和蔓延,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性行为等,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目标之一。危机状态下的受害者,通常都处于一种心理情绪失衡状态,他们原有的应对机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足以满足他们当前的需要。因此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在于稳定情绪,使他们重新获得危机前的平衡状态。

此次案件中的受害学生在被当地警方找到后,被带到警察署进行盘问和调查。见到警察时,她第一反应是发懵的,以为警方是以涉嫌洗钱来抓她的,仍然以诈骗分子对她洗脑的那套说辞与警方周旋。警方刚开始怀疑这名学生是自导自演,后来了解事情经过,才确信是电信诈骗案。

解除戒备心理后,受害学生才如梦初醒,发觉自己受骗上当了,意识到给家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情绪崩溃是必然的。心理危机事件会造成情绪上的危险状态,即使受害人已经安定下来,也仍然有可能处于不适应的高危状态,因此心理危机干预的关键一点是迅速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