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的小憩荷塘月色就差一壶桂花酒了
清华大学水木清华荷塘
为人所熟知的园林景观里,清华大学位于近春园的荷塘因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名声鹊起。秋季如约而至,中秋佳节即将来临,荷塘月色又再度被人提起。那赏月、吟诗的情怀,让人们想起了这片荷塘月色。那么作为人文景观,这片荷塘月色到底有什么样的价值可以被人们这样重视呢?而清华大学又如何对这片荷塘月色进行管理的?它是否真的如此完美?有哪些地方还需要改善?后期改造又需要注意什么?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日本东京大学农学博士,清华大学现任景观学博导李树华教授(以下简称李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对这片荷塘月色进行解析。
◇ 荷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文字的细腻优美说的是哪里呢?
近春园前世曾是清朝康熙爷的“熙春园”的中心地带,中国近现代文学家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就位于此地,因此它具有极重要的文化价值。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内所有房屋被化为灰烬,沦为荒岛。长达一百二十余年后,到1979年荒岛才被修复,造就了它的今生:清华大学的校园一隅。于是这片荷塘,因为这些历史而被归为人文景观。
近春园荷塘是清华园水系两湖一河之一(水木清华荷花池、近春园荷塘和万泉河)。“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说的就是这片荷塘。围着这片荷塘走一圈,快的话三四分钟;慢的话,边赏花边行走大概需要七八分钟。
清华大学池塘
据相关资料记载:“近春园景点的核心景观是一座岛,此岛在西北侧通过一座汉白玉拱桥与岸边相连,岛东南侧另有一短桥‘莲桥’。岛上有高低的山丘和树林掩映,建有‘荷塘月色亭’、纪念吴晗先生的‘晗亭’与吴晗先生雕像,并有近春园遗址纪念石碑。”
1927年夏,居于附近的朱自清先生漫步于荷塘西北角,写下《荷塘月色》一文。现在岛上建有荷塘月色亭,亭内有朱自清先生手迹。有趣的是许多人常将“水木清华”处的荷塘误认为是《荷塘月色》中的荷塘。这也是“清华四怪”之一:两处荷塘“争”月色。
水木清华的荷塘与近春园荷塘比,规模较小。近春园的荷塘规模较大,其水域宽阔,湖面被满池荷花包围,清香扑鼻。
李教授解析,近春园荷塘最重要的价值就体现在文化的传承。因为近春园的文脉历史背景以及朱自清的散文等众多典故,使其被很多后人认可。而其历史背后深藏的文化底蕴又赋予了清华大学一种精髓,造就了它的文化价值。不仅如此,就连荷花的佛性以及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这种文学特质也是一种花卉文化,体现的是清高廉洁的底蕴与品质。
清华大学被誉为全世界最美的十大校园之一。这片荷塘的优雅风光对清华大学园林景观的提升又起到不小的作用,因此景观美化是其第二个重要价值所在。李教授生动地叙述着故事,不仅仅让本刊记者着迷,这片池塘也静静地聆听着这个故事。“岸边垂柳,柳树垂下随风轻轻微动,荷花从植物学的生长角度而言,是连根向上。于是荷花的上挺和柳树的下垂形成了相互呼应的景色,别有情趣”。
当然这片荷塘还有一个重要的人文景观价值:保健康复。而保健康复又是从园艺疗法中提炼出来的。园艺疗法起源于英国,而后又相继在美国以及日本发展起来。李教授曾在日本留学研究园艺疗法和植物五感十余年。利用园艺疗法的概念解析这片荷塘:“荷花的清香,使人们可以通过五感中的嗅觉闻香来为人们带来清新的感觉。嗅觉的回路最短,因此人们观赏时可以马上通过嗅觉感受到愉悦。另一点就是视觉的观看,在植物五感中我们知道‘普通人通过五感获得的信息百分之七十来源于视觉。’荷叶的绿色使人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美感,同时又保护我们的眼睛,起到舒缓放松压力的作用。”
在荷塘边坐下闲聊的时候,李教授发现荷塘除了荷花以外,还包括岸边的垂柳以及古树等多种植被。从古园林保护的角度谈,松树、柏树这些古树木历史悠久,存在一定的植物挥发性气体,树木本身所富含的负离子浓度较高,可以降低温度,增加湿度,对环境起到杀菌作用,降低了环境的含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