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女教授用了15年,将圆明园复原,真是美
圆明园曾经是清代时著名的皇家园林,园内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个大园组成,其中还有许多小园,号称是万国之园。
圆明园占地5200余亩,其中建筑及其宏伟壮观,他的建造融汇了各式园林风格,运用了各种造园技巧,被大多数中国园林学家称为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巅峰之作。每到夏季来临之前,清朝的皇帝都会到这里来处理政务,也称为“夏宫”。
随着清朝国力的衰弱和鸦片战争的爆发,圆明园于1860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这场大火烧毁的不仅仅是北京西郊的这一处园林,而是中国文明史上,一页辉煌无比的篇章。
清政府对于八国联军的此种举动没有丝毫的抵挡之力,眼睁睁看着自己国家的文物被掠夺,看着自己的家园被糟践。
中国人民至今对此事永生难忘,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永远的伤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圆明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被中国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些古文物学家的研究者也从来没有放弃对圆明园的研究,这其中就包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
她带领80多位考古学家和学者教授,穿梭在圆明园的各个遗址中,期间他们翻阅了1000多件历史档案,画了4000多幅复原设计图纸,终于将圆明园当年的盛况完美的复原。
先来看一下复原图:
200多座宫殿,3000余亩面积,烟雾缭绕的江南风景,简直是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沉浸在这金碧辉煌的宫殿中间,看着蜿蜒崎岖的桥梁,无垠宽广的碧绿色湖泊,让人仿佛有了穿越的感觉,好似又回到了那个鼎盛的年代。
圆明园的复原手续繁琐,精益求精,感谢锅黛姮教授和她团队15年努力。这样的复原对圆明园来说简直是一种重生,经过一个半世纪的荒芜暗淡,这座“世界奇迹”终于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有幸一睹当年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