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学报
    主页 > 综合新闻 >

清华教授谈为流浪歌手发声:城市要有一定的“

  近日,一段“流浪歌手被驱赶,清华教授为其发声的视频”,在网上引起舆论关注,目前已有几百万的播放量。其中清华教授仗义执言以理服人,获不少网友点赞并表示支持。大白新闻获悉,这位替流浪歌手解围的教授,是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的张敏。

  

  清华教授张敏(左)替流浪歌手解围的视频,在网上广为传播

  4月30日下午,张敏教授向大白新闻回顾了事件的经过,并分享了他对城市环境建设的诸多看法。

  

  作为城市规划专家,张敏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古城历史保护(图源:红网)

  大白新闻:当天的情形是怎样的,您因何决定上前劝阻呢?

  张敏教授:事情发生在周六的晚上。第二天我有一个讲座,我的习惯是提前在当地转一下,跟踪一下城市的情况,也借此机会了解国内城市建设的动态,积累备课素材。到了杭州鼓楼附近挺热闹,给我感觉很好,就坐下来休息。看见前面几个人好像在唱歌,没唱几句保安就来了,态度比较强硬地驱赶,还要把流浪歌手的音箱拿走,我觉得这就有点过分了。当时围观的人已经很多,我也挤进去说两句了。

  其实我没看出他们在那边唱歌有什么问题,那本身就是一个小广场。我也不反对广场舞,一个城市就要有点活力嘛。

  大白新闻:事件发酵之后,景区管理部门表示已完善管理方案,并设立了“音乐角”,您对此怎么看?

  张敏教授:这是一个很好的态度,但还是有可调整的空间。因为歌手在哪里唱歌,他要按照市场规律来办,可能不完全按照你的意向来。歌手觉得哪个地方人最多,就在哪里唱,你安排的地方可能考虑对各种方面都没影响,但歌手也许觉得这个地方没人来。

  这就是我们常讲的“筑巢引凤”。小时候我和伙伴在江西农村看到燕子筑巢,也在墙上挖个洞、弄些草,等着燕子来筑巢。但燕子是绝不会到我们做的窝里来的,因为这个巢一定要用它的唾液黏合起来,有自己的味道它才会住。但是让燕子到你这里来是有办法的:第一不要干扰它,第二有合适的温度,再在附近扔点粮食,逐渐就会吸引很多燕子过来。

  大白新闻:依您所见,这个事件反映了哪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张敏教授:其实中国的城市建设,已从过去的“数量增长型”进入到“质量提高型”的阶段。过去我们建开发区、盖大楼,现在要进行环境整治、城市美化,在这个过程中,环境艺术专业是要发挥很大作用的。环境艺术分为室内设计和室外景观,后者通俗点的说法就是“城市装修”,除了种花种草、瀑布叠水,实际上还包含街头艺术。不止是唱歌,杂耍、舞蹈、广场舞等各种群众性活动,都应该算环境艺术的一部分。我们在进行场地和空间设计的时候,也是为了满足这些活动的需要。

  城市建设进入下半场之后,这是很重要的工作,但坦率来讲,有些部门可能没意识到这一点。我们的确是建了很多开发区,开发区的马路很宽、广场很大、绿地很漂亮,但却缺乏老城那种与生俱来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老城是很乱,但漫步其中,你会觉得特别地闲适和舒服,尤其是对游客来说,想逛的一定是老城而非开发区,因为老城内容丰富,有文化古迹,有小吃,也包括各种当地人的活动。

  清华建筑学院原来有个研究中国园林的老先生周维权,他讲过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一个城市就像一个家一样,要有一定的“乱度”,如果不乱哪有生活气息呢?

  大白新闻:那您心中的理想城市是何种样貌呢?

  张敏教授:首先经济要繁荣,第二要有良好的人居环境。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环境就是效益,特色就是品牌”,城市环境既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目的。如果一个城市有青山绿水,有文物古迹,有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共生活,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就像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先生曾提到的,能达到一种“诗意地栖居”的效果,是很理想的。

  本来杭州最有条件打造诗意栖居城市,有那么好的山水条件,那么丰富的文物古迹,描写杭州和西湖的诗歌散文那么多。如果我们能把这些诗歌意境通过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建设体现出来,让大家通过眼睛、耳朵就能感受到这里,该有多好啊。